最近一直在趕著補電影
上個月看的量子危機和暮光之城都還來不及補文
只能先把最近剛補完的當地球停止轉動和玩命快遞3輪番補上

首先就是這部被雷文評的一文不值的【當地球停止轉動】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開始要先澄清兩件事情
一個就是,如果大家一直把他當成科幻動作片,那麼肯定會失望到真的讓腦袋停止轉動,與其說他是科幻動作片,不如把他想像成以科幻為背景的綠色環保片
另外一個就是這是翻拍自1951年的地球末日記,如果以當時的背景,已經能夠有這樣的劇本,以及對外太空的想像,其實是很經典的科幻片了



五十年前,能夠有這種sense的導演和劇本原本應該很值得誇耀
也許是因為年代轉移
現在人對外太空的了解比較多,對於這種簡單的機器人攻擊或是侷限在太陽系的外星人概念已經不夠刺激
不過就電影的精神來說,當時的概念比較偏向人道精神
地球末日記的外星人是為了拯救人類保持和平而來
卻被恐慌的地球人攻擊、引發機器人的反擊
【當地球停止轉動】主要概念卻比較像是諾亞方舟
他是以地球的角度而不是人類的角度發展
同時他是以外星人的角度看地球而不是用我們的角度看外星人
外星人來訪是為了拯救地球所有生命的存亡,人類反而是破壞地球的主要威脅
就劇情的張力來說當然是薄弱了許多
畢竟觀察人類的部份經過長年觀察自然會想把人類滅亡
人類是唯一透過發展文化與文明來消滅物種和自我毀滅的生物
就地球而言,也許消除人類這個物種的話反而會多存續個幾萬年
但裡面有說到一點,當人類面臨到絕境的時候
人類會改變的!!
也許在當地球停止轉動這部片中很難感受到
不過我想可以透過另外一部經典的外星人攻擊地球電影【ID4】表達出這種當人類面臨共同的敵人,即將物種滅絕的時候
才會做出這種重大的轉變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不過如果要等到地球快滅亡,人類才覺悟,那個外星人似乎還是早點把地球物種restart比較好

來回味一下五十年前的片段和現在有什麼不同吧!!




anyway
這是這部電影在探討的一些關於人道、生物、環境的關係
當時1951年拍攝的導演勞柏懷茲(Robert Wise)全片用黑白拍攝,還獲得了金球獎的最佳人道精神獎
同時,這部片也替當時電影界對於外星人、太空船或是太空生物有了新的想像和前衛的概念


至於現在這部
當時是衝著基奴李維才會想看的


片中比較像是現代科技的大部分都和阿湯哥的世界大戰有拼
含混帶過、不知所以然
雖然有閃燃裝置、還聚集了各式各樣的專家
不過事實上,除了一開始就幫地球毀滅倒數78分鐘(連疏散都來不及)
倒數完還沒爆炸,所有人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
(衛星被侵入這招好像ID4也有用過了,不過個人覺得飛碟比不知所云的小光球來的帥)
那個機器人從頭到尾都沒辦法被解析
瞬間外星甲蟲就飄出來把所有看得到的東西都吃掉
連地球最強的金剛鑽都沒辦法
所以那個機器人應該是機器+結構+系統+生物的混合體?
照理說應該趕快捕獲一隻甲蟲來研究,找出對策來(正常的外星人侵略片的話)
不過這部片比較有末日警世片的意味
外星人來了之後扮演著上帝之手的角色
他一句話就可以讓地球瞬間毀滅
就好像我們自己弄了個培養皿
結果發現裡面有個壞傢伙一直破懷生態環境還自相殘殺
所以我們就自做主張的把裡面的壞傢伙全部碾死
然後開心的說,這樣培養皿就又恢復正常了!!(如果地球上的我們只是個外星遺留的文明的話)

至少在幾個基本的設定上都還是維持外星人侵略片的基本調性
1.外星生物有可能變成人型、或是人型的變形體(多少會維持四肢),除了有部星海爭霸一樣的去打蟲星
2.外星人智慧比地球人高很多,所以他們才能飛來侵略,相較之下的地球人為落後文明
3.由於外星人的武器太強,基本上地球人的攻擊都趨近於無效,但是有部份電影為了英雄主義還是會讓飛彈打得死他們

基本上,從以上的角度來看這部片,會覺得很難看阿
這麼老掉牙的科幻片怎麼可能滿足現在的電影觀眾,連世界大戰都比這部片好些
but這部片的核心就如同最前面說的
不是像當時隱喻冷戰時期人類間的彼此相殘
反而是強調人類對地球環境的傷害
這是20世紀福斯電影的第一部綠色製作電影,所有拍攝耗材、過程、場景搭設、服裝、燃油等等
都是在維持節約能源與碳平衡之下
在這部片的背後
他隱藏了很多想說的故事和意義
就商業電影的角度來說,也許並不是個好看的片
但是背後對於經典電影的一個崇敬
導演對於固有的old拍攝守法的堅持
整個過程中對於環保的細節守則
就深層的角度來欣賞這部電影,也許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收穫

最後
我很喜歡這部片的女主角,飾演海倫的Jennifer Connelly
演過血鑽石、綠巨人浩克等片,之前覺得沒什麼特別,但是我覺得她在這部片中真是超美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ichin 的頭像
    wanichin

    ICHIN賞電影

    wan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